- A+
古代人把一天划分为十二个时辰,每个时辰相等于现在的两小时。相传是根据十二生肖中的动物的出没时间来命名各个时辰。十二时辰制西周时就已使用,汉代命名
为夜半、鸡鸣、平旦、日出、食时、隅中、日中、日昳、晡时、日入、黄昏、人定,并用十二地支来表示,以夜半二十三点至一点为子时,一至三点为丑时,三至五
点为寅时,依次递推

23:00~1:00 鼠,鼠在这时间最活跃。
子时

1:00~3:00 牛,牛在这时候咀嚼白天没消化的食。
丑时

3:00~5:00 虎,老虎在此时最猛。
寅时

5:00~7:00 兔,月亮又称玉兔,在这段时间还在天上。
卯时

7:00~9:00 龙,相传这是「群龙行雨」的时候。
辰时

9:00~11:00 蛇,在这时候隐蔽在草丛中。
巳时

11:00~13:00 马,这时候太阳最猛烈,相传这时阳气达到极限,阴气将会产生,而马是阴类动物。
午时

13:00~15:00 羊,羊在这段时间吃草。
未时

15:00~17:00 猴,猴子喜欢在这时候啼叫。
申时

17:00~19:00 鸡,鸡於傍晚开始归巢。
酉时

19:00~21:00 狗,狗开始守门口。
戌时

21:00~23:00 猪,夜深时分猪正在熟睡
亥时